迄今,中國對非已實施上百個清潔能源和綠色發展項目

非洲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最為(wei) 脆弱的地區之一。非洲開展清潔能源項目建設,有助於(yu) 帶動經濟社會(hui) 發展,增加民生福祉。從(cong) 中非共和國的光伏電站項目到埃塞俄比亞(ya) 的風力發電站項目,再到烏(wu) 幹達的水電站項目,中國盡己所能向非洲國家分享綠色發展經驗,在技術、能力建設等方麵提供切實支持。迄今,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內(nei) ,中國對非已實施上百個(ge) 清潔能源和綠色發展項目,助力非洲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。

“班吉的夜晚從(cong) 沒這麽(me) 亮過”

在中非共和國首都班吉,當地人斯裏特開了一家小餐館。3年多來,他一直希望晚上營業(ye) 時間能長一些,如今終於(yu) 夢想成真。“班吉的夜晚從(cong) 沒這麽(me) 亮過!”看著夜色中閃爍的萬(wan) 家燈火,斯裏特的喜悅之情溢於(yu) 言表。

由於(yu) 曾曆經多次動亂(luan) ,中非共和國國家基礎設施建設,特別是電力供應係統遭到嚴(yan) 重破壞。全國僅(jin) 8%的人口有電可用,班吉的供電率也隻有35%,且全天會(hui) 出現多次停電。

2018年9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(hui) 期間,中國與(yu) 中非共和國就中國援建光伏電站項目達成共識。這一項目被列為(wei) 雙邊合作龍頭項目,也是中非共和國目前最大的民生工程。項目包括新建1座15兆瓦太陽能光伏電站、1座63千伏升壓站、1套5兆瓦時儲(chu) 能係統以及配套輸變電線路。

位於(yu) 中非共和國首都班吉附近賓博市的薩卡伊光伏電站遠景。陳 陽攝(中國能建天津電建供圖)

今年6月15日,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天津電力建設有限公司援中非光伏電站項目——薩卡伊光伏電站實現並網發電。得益於(yu) 該項目,現在班吉約2/3的家庭能用上電了,限電時間也大為(wei) 縮短。“以前,這個(ge) 區域每天隻供6小時電,現在供電時間超過12個(ge) 小時,夜晚的公共照明也亮了,我的生意好了不少。”為(wei) 了招徠更多顧客,斯裏特計劃給餐館招牌加上霓虹燈。

在建設過程中,光伏電站項目為(wei) 當地創造了700多個(ge) 就業(ye) 崗位。接線工格維特瑞一家5口都在項目上工作,“現在,全家人生活有了保障,我們(men) 對未來的生活更有信心了”。伊維斯是項目上的一名木工,為(wei) 自己參加項目建設而自豪,“我家所在的地區之前有時停電長達一個(ge) 月,是光伏電站給我們(men) 帶來了光明。如今,我的孩子上了小學,他的未來會(hui) 更美好”。

中非共和國總理費利克斯·莫盧瓦對項目並網發電表示祝賀:“感謝項目全體(ti) 員工的努力和付出。這一綠色項目是兩(liang) 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,也是中非和中國深化友好合作的又一個(ge) 標誌性成果。”

隨著班吉的發展,未來用電量還將增加。為(wei) 此,中方在升壓站旁預留了約3000平方米空地作為(wei) 出線間隔,必要時可安裝新的輸電網,進一步加大電力供應。

“學到中國清潔能源的發展經驗”

在埃塞俄比亞(ya) 索馬裏州阿伊薩鎮廣袤的戈壁上,巨大的白色風車隨風轉動。作為(wei) 埃塞俄比亞(ya) 東(dong) 部唯一的發電站項目,由中國東(dong) 方電氣集團國際合作有限公司承建的阿伊薩風力發電站項目,正在為(wei) 當地發展持續注入綠色動能。

回憶起3年多前第一台風力發電機成功吊裝時的場景,35歲的埃塞籍安裝工人尼古斯芬達記憶猶新:“巨大的風輪被緩緩吊起,先在空中翻轉90度,然後繼續向上提升,最後與(yu) 發電機精準對接。這就是中國技術!”

阿伊薩風力發電站項目總裝機容量120兆瓦。自2018年5月開工建設以來,項目已累計完成32台(套)單機容量2.5兆瓦的風電機組的安裝調試,部分機組已並網發電。待全部48台(套)風電機組投入使用後,每年預計可提供4.67億(yi) 千瓦時的清潔電能,為(wei) 亞(ya) 吉鐵路及沿線經濟走廊、德雷達瓦工業(ye) 園和鄰國吉布提提供穩定電力。

在烏(wu) 幹達卡魯瑪水電站施工現場,中烏(wu) 雙方工程師在討論施工圖紙。孫 菁攝(中國電建供圖)

談起在項目上的收獲,尼古斯芬達對中國同事充滿感激。“中國師傅不厭其煩,一遍又一遍地演示如何使用張緊器和液壓扭矩扳手擰緊螺栓,直到我完全學會(hui) 並可以獨立操作。”此前,尼古斯芬達一直從(cong) 事簡單體(ti) 力勞動,“在項目上,我參加了技工培訓,學習(xi) 了理論知識和吊裝技術,以後再找工作也有一技之長了。”

穆魯肯是阿伊薩風力發電站項目的現場經理。他在電力行業(ye) 工作了20多年,有著豐(feng) 富的管理經驗。他告訴記者,這是索馬裏州的第一個(ge) 風力發電站,將“有力改善供電質量,提高電網電壓的穩定性,尤其是在埃塞的旱季大風季節,可以彌補水力發電的不足”。

“與(yu) 中國合作不僅(jin) 可以幫助我們(men) 開發非洲豐(feng) 富的綠色能源資源,非洲國家還能學到中國清潔能源的發展經驗。”埃塞俄比亞(ya) 亞(ya) 的斯亞(ya) 貝巴大學教授科斯坦蒂諾斯表示,中國在風電和水電等方麵擁有先進設備和成熟技術,埃塞和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合作潛力巨大,意義(yi) 深遠。

“為(wei) 保護生態付出了極大努力”

在烏(wu) 幹達中西部的基裏揚東(dong) 戈地區,一座300多米寬的大壩巍然矗立在白尼羅河幹流上,滔滔河水穿過隧洞傾(qing) 瀉而下。今年10月,由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(中國電建)承建的卡魯瑪水電站項目將實現第一台機組發電。這座裝機容量60萬(wan) 千瓦的水電站投入使用後,將成為(wei) 烏(wu) 幹達最大的發電設施。

烏(wu) 幹達是世界人均電力消費最低的國家之一,全國隻有15%左右的人口使用國家電網電力。卡魯瑪水電站項目並網發電後,烏(wu) 幹達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2000兆瓦,每年發電量約40.73億(yi) 千瓦時,節約原煤約131萬(wan) 噸。據烏(wu) 幹達政府估算,卡魯瑪水電站投產(chan) 後,烏(wu) 幹達電價(jia) 有望降低17.5%,能夠讓更多人負擔得起電費。

“卡魯瑪水電站采取徑流引水發電,不用移民,對生態環境破壞小。”中國電建駐烏(wu) 幹達首席代表蔣曉東(dong) 介紹,與(yu) 其他電力設施相比,水電站運行費用低,便於(yu) 電力調峰,有利於(yu) 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社會(hui) 經濟綜合效益。

距卡魯瑪水電站不遠處,是烏(wu) 幹達穆奇森瀑布國家公園。這片占地3840平方公裏的土地,是大象、水牛、長頸鹿、羚羊等多種野生動物的家園。“水電站從(cong) 前期設計到實際建造,充分考慮了對環境敏感區的保護。”參與(yu) 項目建設的當地土木工程師肯尼思·基因吉感歎。

基因吉舉(ju) 例說,為(wei) 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影響,項目在建設橫穿國家公園的永久道路時,特地設計了動物遷徙通道、便道。為(wei) 減少對生態的影響,項目將發電機組、大型變壓器、氣體(ti) 絕緣變電站控製設備等布置在地麵以下80米深的洞室群內(nei) ,同時在施工過程中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植被……

負責項目法務的當地律師托尼說:“卡魯瑪水電站項目始終秉持綠色發展理念,嚴(yan) 格遵守烏(wu) 幹達法律法規和風俗習(xi) 慣。”他特意提到,在國家公園永久道路施工過程中,即便時間緊、任務重,“項目組依然堅持先做環境評估,然後再動工、修複,為(wei) 保護生態付出了極大努力”。

近日,烏(wu) 幹達旅遊局表示,計劃將卡魯瑪水電站打造為(wei) 旅遊目的地。旅遊局負責人莉莉說:“卡魯瑪水電站將為(wei) 烏(wu) 幹達經濟發展增添更多生機活力,持續助推烏(wu) 幹達旅遊業(ye) 蓬勃發展。”